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我区民营企业迎难而上、勇于担当,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,为疫情防控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。与此同时,受疫情冲击,民营企业发展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,根据被调查的民营企业反映,尤其今年以来,受疫情持续以及2020年促进复工复产各项扶持政策到期的影响,我区民营企业发展仍然面临巨大困难和生存挑战,生产经营状况连年下滑,2021年更是低于疫情比较严重的2020年的水平。 经过调查,受访的民营企业,2021年营业额相对2019年减少较多的为90%,较少的为20%;相对2020年减少较多的为60%,较少的为25%。与疫情前相比,用工人数较多的餐饮、酒店企业,员工数量有普遍减少30%至50%,其他行业也均有不同程度减员。 总体来看,接受调研的企业对政府支持企业的举措非常认可,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信心未受到明显冲击,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自救,显示出强大的韧性。 存在问题: 1.消费需求较为疲软。一是本地人群消费欲望不强。因维稳和疫情管控措施,外出购物、就餐的积极性下降,出游的意愿普遍不强,长期戴口罩等习惯,也使服装、美妆等消费行为减少。二是受独库公路开放时间和疫情影响,外地游客数量锐减,各酒店空置率较高,餐饮行业营业额减幅较大。三是线上购物对实体店冲击较大。除各大超市民生商品外,其他品类销售普遍较为冷清。四是2021年餐饮业正常经营仅半个月时间,全年大部分时间实行的半座就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营业额。 2.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。一是今年疫情以来,由于对快递、物流实施检疫,运输时间大幅增加,并且冷链食材有19个省份均禁运,减少了商家可选择的种类和议价权。到达我区后,还要进行装卸车、检疫、出入库等过程,致使原材料成本有较大幅度的增加。二是维稳安保和防疫措施增加了用人成本。一般生产经营场所要求2人执行安检和防疫检查工作,1500平方米以上场所还要求1名消防人员全时值班,如果倒班则使用人数翻倍,以上人员工资、社保等对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也有一定的影响。三是职工社保费用较高。由于我区人均工资标准较周边地区较高,所以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保费用也比周边地区要高。如,1名保安工资为2800左右,用人单位每月为其缴纳的社保费用就达到了每月1500元左右。四是相对周边地区,我区生产经营场所租金较周边地区高出约20%左右,为企业带来了较高的经营成本。 3.企业员工流失严重,年轻人在我区就业愿望普遍不强。一是社区工作人员、巡防队员等事业性岗位需求量大,招考标准也比较低,相对民营企业来说,这些岗位工作比较体面稳定、待遇也比民营企业要高,所以适龄人员对到民营企业工作兴趣不大。二是由于新疆维稳、疫情防控措施比较严格,到新疆来找工作的意愿普遍不强,外地青年返回内地或到南方城市就业的较多。本地毕业大学生除参加公务员、事业单位招考外,留在内地工作的意愿普遍较强,致使区内民营企业招聘人员年龄偏大、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比较普遍。三是由于社保基数高,企业员工拿到手的工资相比周边和内地一些省份要低一些,所以致使一些员工不愿留在我区工作。 4.营商环境优化不够,民营企业获得感不强。一是主动服务不够,一些部门缺乏大局意识,对民营企业重视程度不够,服务意识不强,“玻璃门、弹簧门、旋转门”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。二是不作为、慢作为、乱作为等现象仍然存在。比如执法检查协调联动不够,多头重复检查致使企业和商户疲于应对。出现问题多以罚款、关门停业等措施来进行处理,在执法过程中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态度生硬、方法简单、程序不规范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。三是一些部门和大型国企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。企业结算采用汇票兑付,政府(央企)已结算的工程款承兑汇票多,周期长,企业资金流转紧张;企业“垫资”支付材料、货款经营,在银行申请不到贷款,现金流紧张;政府采购费用、酒店餐饮费用、宾馆住宿费用和其他购买服务等应结未结的账款,涉及金额较大、企业数目较多、欠款周期较长、影响范围较广。例如有的企业自2017年以来连年被拖欠的账款达90余万元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小微企业的生存,容易造成恶性循环,影响区域经济发展。四是政府对相关行业的补贴政策未兑现,影响企业发展信心。有的物业公司未支付的安保补贴费用高达300多万,致使企业无力支付员工工资,导致员工上访讨薪,对我区的社会稳定形成了一定的隐患。五是国有企业向服务业扩张。目前我区国有企业不断拓展,从事零售、旅游、餐饮、酒店、劳务派遣、保安等行业,与民营企业开展竞争,在一定程度上存在“国进民退”的现象,民营企业发展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。 5.民营企业发展水平不高,抵御风险能力较差。一是自有资产和现金储备不足。大多数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没有自己的房产,遇到外部环境影响,没有可抵押的资产换取贷款,同时房租也成为沉重的负担。尤其是一些小的餐饮、酒店行业,不注重现金储备,甚至负债经营,结果因为疫情原因导致资金不足,经营困难重重。二是企业创新不足。受疫情影响,各级组织民营企业外出考察、学习培训减少,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影响。我区民营企业以服务业为主,缺乏一些小、精、尖的企业,易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,疫情中仅消费需求不足一项便使企业受到很大的影响。三是企业缺乏长期战略眼光,对风险挑战研究不够,还存在跟风蹭热点一哄而上的现象。如近两年宾馆行业的井喷式发展,从2018年30多家宾馆(旅店)不足3000个床位,到如今近60家宾馆(旅店)6000个床位,有的企业对目前增长是否大于市场需求、通车时间影响的不确定性、疫情将来的影响等风险研究不够,出现了还没开门就面临“倒闭”现象。 建议: 1.重视民营企业发展营商环境。重视民营企业发展,提高大局意识,切实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。一是端正对民营企业的态度,主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条件,主动帮助解决问题,杜绝“玻璃门、弹簧门、旋转门”问题的出现。二是统筹兼顾、合理规范,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“松绑”。如经营场所消防值班人员,白天可否与门岗的安保和疫情检查人员合并执勤,同时在现场监查火情隐患,晚上单独值班,为企业减少一些工资支付成本等。三是对民营企业一些轻微的违规行为,采取现场纠正、批评教育、警告、对负责人单独进行处罚等,尽量减少让企业关门停业的处罚措施,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。四是及时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,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,加快民营企业发展。 2.扩大招工用工的渠道。一是建议人社、就业部门加大工作举措,广泛联系职业技术学校,参与高校招聘会、双选会,邀请企业人事负责人现场参与,根据企业特色需求现场“双选”;二是从社保、医保等各个方面放宽落户或办理暂住证条件,鼓励外来人口来我区创业就业;三是细化人才政策,通过发放租房或购房补贴、工作津贴等相关政策,吸引各类人才落户我区的同时,充分发挥年轻人的消费带动能力。 3.增强民营企业应对风险能力。加强面向小微企业的服务,开展信息、咨询、技术、融资、税务、法律等学习培训,提高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。相关部门或社会组织邀请或引进专业研究机构和创业指导专家,就我区经济发展现状开展研究、座谈、研讨等活动,拓宽民营企业家眼界,找准发展路径,有效规避创业风险。 4.促进各项纾困帮扶政策落实。疫情以来,各级出台多项纾困帮扶政策,在我区都得到了落实,有效地减轻了疫情影响。但由于财政资金极度困难,造成一些小微企业账款没有及时支付。建议按照国务院相关要求和《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》规定,及时进行支付。无法支付的,建议向企业明确账款数额,并制定还款计划,按时分批予以支付,降低民营企业资金压力,避免对民营企业长远生产经营造成影响。
|